查看原文
其他

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认知与实践——创意学院举办浙江大学王竹教授专题讲座

创意学院 ZUCC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2021-10-19


为了开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生对人居环境认知的新视野,12月9日晚,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王竹教授,以“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认知与实践”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在当下这个热浪如潮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地区营建和绿色建筑的认知都处在探索中,如何在这样混沌的状态下清晰的思考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一直是设计界所关注的焦点。创意学院党委书记黄瑞祥出席,环境设计系于慧芳老师主持,全校近两百位师生到场聆听。



王教授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在认识论上,他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传统建筑与建筑传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特修斯之船的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的”与“世界的”正确认知、地区建筑“原型”的现代意义、地域文脉与营建体系。

在方法论上,王教授进行了以下讲解:

1.地区的营建需要适宜性技术,而技术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地域性”,他强调了作为环境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最需要掌握被动式技术;2.地域气候特征对设计策略的影响,根据地区气候的不同,人体处于舒适区的时间也不同,那么我们的设计策略便会根据气候对人的影响做出调整,让人尽可能的处于舒适区;3.传统建筑空间的四种无机效应——温室效应、烟囱效应、半圆顶效应、蓄热效应,它们可以尽可能的让气候处于人体舒适区;4.特朗伯墙的四种工作原理,同样可以改变局部的建筑气候,从而调解人居环境的舒适度;5.江南绿色建筑的营建主要是根据气候系统对建筑影响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逐级调整气候对人体舒适需求的影响;6.掌握构造设计学的三大设计原理同样可以为创造绿色建筑提供重要的方法。王教授强调,认识论和方法论在设计前期十分重要,只有当我们正确学习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之后,进入设计实践阶段才能更为科学合理。

在实践论中,王教授表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建新趋势应该是中、小、微农业主体的组织化和现代化,应该以弄人主体地位的修复为主,让他们在营建行动中保持自己的话语权和自治空间,因此,我们的乡建作品在使用时应保持在“未完成”状态。讲述过程中,王教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了月亮湾、景坞村小学、德清东沈村廊桥、华润希望小镇、乡村幼儿园等乡建案例,生动形象的向同学们展示了优秀案例的精髓之处。

学习不止,设计不息。在这场长达2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不论是建筑专业还是环境设计专业,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经历了一场学术的洗礼,在地区人居环境的营建方面也有了新的认知。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大家受益匪浅,赢得了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掌声经久不息。

王竹教授与大家合影留念



人物简介


王  竹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地区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多本国内外期刊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区建筑营建体系、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绿色建筑被动式策略与方法。

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并主持浙江省“十二五”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规划指南编制、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和其余多项研究与标准制定,共完成160多个农村规划设计;出版专著5部;主编《乡村建设》丛书一套(已完成8本);发表论文210余篇;已培养博士36人、硕士120余人。


文字:李嘉俞

摄影、排版:朱晓艳

责任编辑:李    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